【概要描述】LEED绿色建筑认证成功的商业运作和市场定位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追随,如今它已经成为全球默认的主流绿色建筑评级体系,得到全球不同气候带国家的认可
在“双碳”战略引领未来的当下,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动能的核心与碳排放的关键领域,其绿色转型刻不容缓。展望未来,高效生产与温室气体“零排放”并存的产业园区并非遥不可及,这正是全国如火如荼推进的“零碳智慧园区”宏伟蓝图。
LEED绿色建筑认证,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光伏玻璃等可再生能源建筑,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构建绿色低碳运输网络,建设绿色仓储,在内部作业、运输配送车辆优先使用新能源车辆,完善园区充电桩建设。建设园区绿地体系,有效增加园区公共绿地面积,建设生态防护体系和景观休憩系统,提升产业园区的碳汇能力和生态价值,实现产业与自然融合发展。
系统性:零碳园区建设绝非简单的能源替代,而是一场涵盖制度设计、技术创新、系统集成的深层次变革。它打破了传统园区单一减排的模式,将能源生产、消费、产业运作等系统有机整合,实现了从"孤立减排"到系统协同"的转变。
差异性:不同类型园区根据其功能定位、产业特性和资源禀赋,需要采取差异化的零碳路径。工业区聚焦清洁能源替代和效率提升,数据中心园区依赖智慧能源管理,港口物流园区则以低碳运输为核心,科技园区着重展示零碳技术应用。
创新性:零碳园区建设促进了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的深度融合。它不仅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储能、碳捕捉等硬技术创新,也催生了碳核算、绿色金融、能源市场等软制度创新。
从碳排放角度看,零碳园区要求实现"单位能耗碳排放"大幅下降。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标准,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20万吨至100万吨标准煤区间的园区,单位能耗碳排放需小于等于0.2吨/吨标准煤;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大于等于100万吨标准煤的园区,单位能耗碳排放需小于等于0.3吨/吨标准煤。这意味着零碳园区的单位能耗碳排放要较全国平均水平(约2.1吨/吨标准煤)下降90%左右。
零碳园区将成为产业集聚的新引力场,吸引更多绿色产业、创新要素汇聚,推动区域经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双碳”目标实现贡献重要力量。打造零碳园区是产业绿色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让我们共同期待,在零碳园区的引领下,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完美融合,创造更加美好的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