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描述】LEED绿色建筑认证成功的商业运作和市场定位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追随,如今它已经成为全球默认的主流绿色建筑评级体系,得到全球不同气候带国家的认可
园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施工建设阶段的碳排放管理成为实现零碳目标的关键环节。零碳可持续施工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从理念到实践的全方位革新,通过系统性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与创新技术,在满足建设需求的同时,将碳排放控制在最低水平,甚至实现碳抵消,为园区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LEED不仅为建筑行业提供了一个衡量建筑环境性能的标准化工具,更在推动全球绿色建筑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零碳可持续施工的核心在于将“低碳”理念贯穿于项目策划、设计、实施及运营的全过程。在项目策划阶段,需摒弃传统“重速度、轻环保”的思维,将碳排放指标纳入项目可行性研究,结合园区的功能定位与自然条件,制定科学的碳减排目标。例如,针对产业园区,可根据入驻企业的能源需求与排放特征,提前规划可再生能源供应体系,如分布式光伏电站、地源热泵等,从源头减少施工及后续运营中的化石能源依赖。
设计环节的低碳化是零碳施工的前提。通过采用模块化、装配式建筑设计,不仅能减少现场施工的建筑垃圾与粉尘排放,还能通过工厂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生产,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零碳可持续施工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建立施工碳排放核算体系,依据《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生产运输、设备能耗、人员活动等环节进行量化统计,明确碳排放来源与占比,为制定针对性减排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将碳减排目标纳入施工承包合同,与施工单位的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其主动采取减排措施。
施工现场的废弃物管理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分类收集、就地处理、循环利用”的废弃物管理模式,对建筑垃圾进行分拣、破碎后再利用,如将废钢筋、废木材回收加工后重新用于临时设施建设,将混凝土废料制成再生骨料用于路基填充等。此外,推广施工废水的循环处理系统,经沉淀、过滤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混凝土养护等,减少新鲜水资源的消耗。
园区可通过投资林业碳汇项目、购买碳配额或开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等方式,抵消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例如,在园区周边规划碳汇林,通过树木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实现碳的自然抵消;或参与区域内的绿电交易,购买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绿色电力证书,间接减少碳排放。
零碳可持续施工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发力。政府可通过出台补贴政策、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零碳施工;科研机构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施工企业则需提升绿色施工能力,培养专业的低碳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