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描述】LEED绿色建筑认证成功的商业运作和市场定位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追随,如今它已经成为全球默认的主流绿色建筑评级体系,得到全球不同气候带国家的认可
零碳园区并不是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过计算温室气体排放,设计方案抵减“碳足迹”,减少碳排放,直至达到碳的相对零排放状态。这通常涉及能源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智慧管理以及碳补偿技术等多个方面
LEED绿色建筑认证(LeadershipinEnergyandEnvironmentalDesign)是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开发的一种全球认可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旨在通过设计、建造和运营高效、环保的建筑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促进更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碳排放与园区类型、工业特征密切相关,展现出跨系统跨部门的耦合特性、技术行为与工业过程的非线性等特征。尽管当前已有的碳排放核算清单编制指南和标准已经对各行业的碳排放活动,其背后的机理以及核算方法进行了较为完善的描述,但由于工业园区涉及的主体众多、业务流程复杂,且不同园区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碳减排成效基础和碳减排技术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许多工业园区仍然面临着碳排放核算标准不统一、碳排放数据不准确、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协同不充分、转型路径不明确等问题。
零碳园区和零碳工厂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充足的资金支持。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提供一次性建设补助、示范奖补、投资运营奖励等,然而企业由于缺乏明确的经济利益预期,更多持观望态度,不愿主动参与,导致这些政策的覆盖面和力度还不足以支撑零碳园区和工厂的全面发展。
同时,资金投入方面也存在挑战,零碳园区和工厂的建设需要巨额的初期投资,包括能源基础设施的改造、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等,而这些往往超出了单个企业或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创新来降低企业的转型成本,也是推动零碳园区和工厂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
推动园区和工厂能源转型、清洁能源利用、CCUS。能源方面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零碳能源系统,搭建配套的智能电网、储能设备等基础设施;建筑方面融合节能低碳理念,选用新型、高性能环保建材,采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节约电力、热力等能源;交通方面推动交通工具电动化,建设充电站并使用智能调控系统优化充电。